“但这些年,儒法之争愈演愈烈,甚至有些人倚老卖老,借古讽今,对陛下多有微词,这些,陛下都看在眼里。”
苏齐微微摇头,仿佛能看到嬴政那张日益冷峻的面庞,那双深邃眼眸中压抑着的怒火。
“陛下雄才大略,有自己的治国之道,他可以容忍不同意见,却无法容忍无休止的争吵和暗讽。”
“陛下认为,他已经给了百家足够的时间去融合,去芜存菁,可结果呢?依旧是争论不休,甚至有人开始质疑大秦的法制,质疑陛下的决策。”
苏齐苦笑一声,摇了摇头,仿佛在嘲笑那些迂腐的儒生。
“八年了,帝国在法家思想的指导下,平稳运行了八年,这足以证明法家学说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陛下坚信,即使只用法家,也足以治理好这个庞大的帝国,那些无休止的争论,只会动摇国本,阻碍大秦前进的步伐。”
“但我今日提出的文华府构想,又让陛下看到了一丝希望,一丝思想统一的希望,所以他才愿意将此事交给公子您来负责。”
扶苏言辞恳切,一双眸子闪烁着求知若渴的光芒:“若非先生提点,扶苏断然无法领会父皇深意,还望先生不吝赐教,这文华府究竟该如何组建?”
苏齐沉默不语,心中无奈叹息。
扶苏这孩子,未免太过实诚,自己先前已然坦言不知,怎的还这般执着?
苏齐方才与扶苏剖析了一番嬴政的深层用意,直言分封制背后或许有老秦勋贵暗中推波助澜,否则嬴政也不会先问掌管财政的治粟内史,再问军方代表王翦大将军,又问文官代表右相冯去疾,无非是想看看究竟是谁在暗中蹦跶。
自己适才在朝堂之上提出建议已是极限,组建文华府这等大事,还是莫要蹚浑水为妙,毕竟自己既无那般大的脸面去调和儒法之争,更无融合二者的能力。
苏齐望着扶苏那双清澈见底的大眼睛,无奈之情更甚:“公子,我虽不知如何组建文华府,但我知道有一人或许可以。”
扶苏闻言,眼中顿时燃起希望的火焰,急切地追问:“哦?先生所指何人?还请先生明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