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现居御史之位,主管档案与图书,编纂史书,乃是不可多得博闻强记之才。”
“此人涉猎之广,世间罕有,对书中知识更是了然于胸,如数家珍。他师从荀子,对儒学精髓领悟不可谓不深,实乃我儒家正统弟子。”
“更难能可贵,其两位师兄,韩非子与李斯,皆是法家学派中流砥柱,对律法钻研之深,理解之透彻,世人难以望其项背。张苍在担任御史期间,将我大秦所藏图书尽数阅遍,可谓一人阅尽天下书!”
扶苏眼眸中闪过一丝惊讶,转瞬即逝,他那张俊脸上写满了疑惑:“此人竟有如此大才!那为何至今仅是一个小小御史,秩比不过六百石?李斯既是他师兄,为何从未向父皇举荐于他?”
苏齐脸上浮现出一抹无奈神色,:“他与我颇为相似,都是性情散漫之人,他之所以求取御史这个专管图书职位,只是因为他痴迷于读书,无意于官场沉浮。”
“那他可愿前来统领文华府?”扶苏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
“不,统领文华府之人,只能是公子您。”苏齐斩钉截铁地回答,语气中没有丝毫回旋余地。
“这,是公子向陛下证明自身价值的绝佳契机。向陛下证明,有能力驾驭百家思想,而非被其所缚。我昨日那番惊世骇俗之言,也是是为了打破公子对儒学的固有认知。并非六经注我,而是我注六经。陛下绝不会允许一个被特定学派束缚的继承人。儒学好用就用儒,法学好用就用法,但绝不能成为儒士或法士。”
扶苏闻言,身躯微微一震,眼神中闪过一丝明悟。
他默默地点了点头,若有所思。
“至于张苍那边,你不必担心。我会亲自去说服他,他一定会来的。”
苏齐拍了拍胸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对了,先生,您方才所言,东出齐国有一半岛,南过百越有一片广袤土地,甚至往东还有更大的岛屿,这些地方,扶苏闻所未闻,不知先生可否详细说说?”扶苏突然想起苏齐之前所言,眼中充满了好奇。
苏齐一愣,没想到扶苏还惦记着这事,他本想敷衍过去,但看着扶苏那求知若渴的眼神,又不忍让他失望。
“也罢,今日便与你说道说道。”苏齐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地理科普”。
“东出齐国,有一半岛,名为辽东,此地三面环海,一面接陆,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乃是兵家必争之地。”
“南过百越,有一片广袤的土地,名为交趾,此地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土地肥沃,一年三熟,物产丰富,乃是鱼米之乡。”
“至于往东的那个大岛屿嘛……”苏齐故意卖了个关子,看着扶苏那愈发好奇的眼神,才缓缓说道,“此岛名为夷洲,面积比辽东半岛和交趾加起来还要大,岛上资源丰富,土地肥沃,若是能将其纳入大秦版图,则大秦的疆域将更加广阔,国力也将更加强盛!”
扶苏听得目瞪口呆,他从未想过,在大秦之外,竟然还有如此广阔的天地。
“先生,这些地方,您是如何得知的?”扶苏忍不住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