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的机会,林羽在孤儿院的报纸上看到了一个国际青少年绘画大赛正在招募参赛选手。大赛的主题是“梦想与希望”,冠军将获得一笔丰厚的奖金和前往国外着名艺术学院深造的机会。这个消息让林羽心动不已,他觉得这是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绝佳机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了准备这次比赛,林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白天,他除了完成孤儿院的日常任务,还会帮老师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争取更多的时间用来画画。晚上,等所有人都入睡后,他便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中。
他反复思考着比赛的主题,结合自己的经历,构思出了一幅作品。画面中,一个孤独的少年站在一片废墟之上,周围是残垣断壁,象征着他破碎的家庭和黑暗的过去。少年抬头望向远方,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希望,远方的天空中,一轮红日正在缓缓升起,阳光洒在少年身上,寓意着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林羽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着每一个细节,废墟上的砖块纹理、少年破旧衣服上的褶皱,都被他刻画得栩栩如生。他精心调配着色彩,用灰暗的色调表现过去的痛苦,用明亮的色彩展现未来的希望。
比赛结果公布的那天,林羽紧张地守在收音机旁。当听到自己的名字获得冠军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一刻,他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得到了回报。这笔奖金和深造机会让他看到了新生活的曙光,他仿佛看到了自己走向美好未来的道路。
在前往国外艺术学院深造之前,林羽去看望了在精神病院的母亲。母亲的病情依旧没有好转,眼神呆滞,认不出林羽。林羽握着母亲的手,轻声说:“妈妈,我会努力的,等我回来接你。”尽管母亲没有回应,但林羽知道,母亲一定能感受到他的爱。
## 第四章:异国的成长
来到国外的艺术学院,林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语言不通是他首先要克服的难题,课堂上教授的讲解和同学们的讨论,对他来说就像天书一样。文化差异也让他感到无所适从,西方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标准与他以往所接触的大不相同。
此外,来自世界各地优秀学生的竞争也让他倍感压力。同学们都有着扎实的基本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这个高手如云的环境中,林羽觉得自己就像一只丑小鸭。
但林羽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绘画的热爱,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他每天最早来到画室,最晚离开。除了上课,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练习绘画上。他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语言辅导班,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为了更好地理解西方文化,他阅读了大量的艺术史书籍,参观各种艺术展览,深入了解西方艺术的发展脉络。
在学习绘画技巧方面,他向教授请教,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教授们也被他的勤奋和执着所打动,纷纷给予他指导和建议。他还与同学们交流,从他们身上学习不同的绘画风格和创作思路。
在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一位名叫艾米丽的同学。艾米丽是个热情开朗的女孩,一头金色的长发如瀑布般垂下,蓝色的眼睛犹如深邃的湖水。她对林羽的作品非常欣赏,觉得林羽的画有一种独特的东方韵味和深刻的情感内涵。
艾米丽经常主动与林羽交流,分享自己的绘画经验和心得。她带林羽参加各种艺术活动,介绍他认识更多的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在艾米丽的影响下,林羽变得更加开朗自信。他们一起参加各种艺术展览,在一幅幅伟大的作品前,热烈地探讨艺术创作。林羽的作品风格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压抑悲伤,变得更加积极向上,充满了生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羽在艺术学院里崭露头角。他的作品多次在学院展览中展出,受到了师生们的高度评价。他的一幅以孤儿院生活为主题的画作,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展现了孩子们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的乐观和希望,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他的努力和才华得到了认可,也为他赢得了更多的机会。
## 第五章:命运的转折
然而,命运似乎总喜欢捉弄人。在林羽即将完成学业的时候,他突然接到了孤儿院苏瑶老师的电话。苏瑶的声音充满了担忧和悲伤,她告诉林羽,母亲的病情恶化,生命垂危,希望他能尽快回国。
林羽心急如焚,立刻放下手中的一切,办理了回国手续。在飞机上,他满心都是对母亲的牵挂和担忧。他想起小时候母亲对他的疼爱,那些温暖的怀抱和温柔的抚摸,如今却可能再也感受不到了。
当他赶到医院时,母亲已经奄奄一息。病房里弥漫着刺鼻的药水味,母亲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如纸,瘦弱的身体仿佛只剩下一层皮包着骨头。母亲在弥留之际,终于认出了林羽,她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握住林羽的手,嘴唇微微颤抖,断断续续地说:“儿子,对不起……”随后便永远闭上了眼睛。
林羽悲痛欲绝,他跪在母亲的床边,放声大哭。母亲的离世让他再次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仿佛整个世界都崩塌了。他觉得自己失去了最重要的人,生命中最温暖的港湾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