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多多却没有这么乐观:"这种产品需要精准定位客户群体,我们应该同时开一个网店,做详细的产品介绍..."
"停停停!"披萨侠捂住耳朵,"钱总,你那些商业计划书式的描述会让观众在三秒内划走的!我们要的是趣味性、故事性!"
两人争论不休时,张婶端来了自己做的烙饼和山野菜,不好意思地说:"家里没什么好招待的..."
披萨侠咬了一口烙饼,眼睛顿时亮了:"天啊!这也太好吃了吧!张婶,您这手艺不开店真是浪费!"
钱多多也点头赞同,突然,他的手机连续响起提示音。他打开一看,愣住了:"我们的视频...爆了。"
短短两小时,视频播放量突破50万,评论区炸开了锅:
"这才是真正的非遗文化!"
"求购买链接!想给我妈买两双!"
"那个公鸡抢鞋垫的镜头笑死我了!"
更惊人的是,披萨侠临时挂在个人主页的购买方式已经收到了上百条私信询问。
"张婶!"披萨侠激动地跳起来,"您要发财了!"
张婶一脸茫然:"啊?"
接下来的三天,三人忙得脚不沾地。钱多多迅速注册了网店,设计了品牌logo和包装;披萨侠拍摄了更多制作过程的视频;王婶则发动了村里几位同样会纳鞋垫的妇女一起赶制订单。
第五天,问题出现了——订单量已经超过500,而手工制作速度远远跟不上。
"怎么办?我们是不是该停止接单?"张婶忧心忡忡地问。
钱多多沉思片刻:"不,这是个好机会。我们可以组织更多村民参与制作,形成一个小型合作社。"
披萨侠举手:"我可以教大家如何保证质量统一!就像我教徒弟做披萨一样,要有标准流程!"
于是,村委会的大院里摆开了"鞋垫生产流水线"——有的村民负责剪布料,有的负责画样,手艺好的负责刺绣,最后还有人负责质检包装。
钱多多甚至亲自上阵,尝试学习使用老式缝纫机,结果把线缠成了乱麻,引得众人哄笑。披萨侠则贡献出了自己的披萨烤箱——用来烘干绣线,声称"温度控制比太阳晒更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