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为民用带着粤语腔调的日语汇报,工作服袖口还沾着昨天理论培训的笔记油墨。
东山友太下意识看了眼腕表,距离这个中国小伙首次接触精密制造设备,才过去六小时四十二分钟。
这种效率,别说是在东南亚了,就算是在日本都很难见到。
他记得很清楚,去年在暹罗,他花了整整三周才让当地工人记住真空阀门的开启顺序。
可现在,这些中国工人呢?
学这些才短短几天啊!
在东南亚,工人的工装上,永远带着槟榔渍,甚至没人盯着,都会有工人随时可能消失在流水线。
“宋,你们小组现在的良品率是多少?”
东山友太询问道,良品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利润,是评估生产质量的重要指标。
同时这也是最快速度衡量生产线的稳定性和员工的控制能力的标准。
“目前刚刚达到91%,距离日本工厂规定的97%,还有一段距离。”
宋为民老实回答着,他现在是小组长,手底下管着十三号人。
这个数据,已经是他们努力了三天的成果了。
但是他不知道,这个数字落在东山友太耳中,有多么的令人震惊。
91%.......
据他所知,东南亚很多地区的工厂,产品良品率能达到70%以上就非常不错了。
吕宋、大马一些地方的工厂,甚至只有50%左右的良品率。
“东山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