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能开口说道:“臣以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句话出自王阳明之口。
他在晚年时将自己的思想总结为这四句话,后被人称为四句教。
倪元璐用这四句话告诉崇祯,不能简单的用否有罪来衡量太子起兵的行为。
换言之,不能轻易给太子和南京这帮人定罪。
包括倪元璐自己。
崇祯笑了:“你用圣人的话帮太子和南京大臣脱罪无可厚非,可这件事到底是勤王还是造反,终究要有个结论。如果是勤王,那该死的就是谢三宾和王承恩;如果是造反,那该死的就是太子和南京那帮人。”
倪元璐低下头开始思考。
这个问题非常严肃。
如果把这件事定义为勤王,那么就意味着谢三宾,王承恩以及前线的定王朱慈炯都有罪。
这能行吗?
显然不行。
如果把这件事定义为造反。
那么太子,南京的文臣武将以及他倪元璐本人不但有罪,而且是十恶不赦的大罪。
这显然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