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仁!”
石明有些惊喜的跑过来:“五皇子从河东调来的粮食,如今到了城外,他们说奉五皇子命令,可以给我们留下八百石。”
八百石?
也不错了,五皇子至少还惦记着他。
“让他们将粮草运来吧!另外我写封信给五皇子,你让他们帮我带过去。”
王学洲提笔速度飞快的写了一封信给五皇子,将这边的情况简单概述一下,并说明自己一时半会儿离不开,同时也提醒了五皇子小心注意生病的人。
八百石粮食入库,那些百姓高兴地大喊:“大人功德无量!我们有救了啊!”
粮食越多,他们活下去的机会也越大。
衙房内,户部的书吏正在给王学洲介绍红丹县的情况:
“红丹县在籍百姓二十万人,入册田亩是四十六万亩,其中三十万亩是种的小麦,十六万亩是桑田,丰年的时候,每一亩的亩产约三百五十斤,去除那些大户手中的田地等,交完税,剩下的那些脱谷、磨面,摊到每人每天头上,约莫七两。谦年的时候,一个人不足五两。”
“幸而这里山多,那些富户也没法将山全都买下来,百姓们还可以上山薅些野菜、捉些野鸡野兔之类的填补一下,勉强度日。”
“但现在···在籍人数属下等不好确认,田里却是颗粒无收,有目共睹。只有那些富户手中的田地稍好一些,不过产量应该也是大减了。”
每人每天七两!
换成是杨禾,塞牙缝都不够!
王学洲瞥了一眼一旁的书吏:“你在这里多少年了?”
那书吏恭敬道:“属下齐万象,今年四十整,是本地人氏,从父亲手中接任书吏以来,至今已经二十三年了。”
小地方,这些工作都是子承父业,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