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昀看她,微挑眉梢:“不是什么?”
“你心眼不小,你很好。”
虽说已是春末夏初,酷暑将近,但谢昀还是觉得沈玉阙这话就恍春风一般,拂面而来,倍感舒泰。
“真的?”
“当然!”沈玉阙再次强调:“你特别特别好!”
这话成功取悦到了谢公子,后者眉眼微弯,正打算大人不记小人过的原谅她,就见沈玉阙将两大张图纸推到了他的面前。
“所以,特别特别好的谢公子,咱们今日能不能确认一下粮船的基本规格?”
特别特别好的谢公子再次皱起眉头。
他自认是个凡事都会超前构想的人,可他没想到沈玉阙比他更超前!
漕帮的活做了还没到一半呢,这会儿又催着他商量粮船的细节了,他十分怀疑等一切确定下来之后,沈玉阙就有理由不让他来船厂了!
“你看,”沈玉阙边说边在图纸上画了几笔:“之前咱们说过,要做两千石以上的大船,贯穿首尾的纵向主梁就用三段巨杉榫衔接,所谓‘三木合龙’,如此既能抗腐蚀,也跟稳固,你觉得呢?”
谢昀见她转移话题维护江恒本还有些不悦,可说起正经事,他又严肃起来。
“沈家的龙骨和榫卯之法我是最放心的,两千石以上的大船,不知你要用什么帆呢?”
沈玉阙笑道:“放心,我有‘八面驶风’之法!”
谢昀挑眉,却见沈玉阙又在那张图纸上画了两面彼此垂直的风帆。
“《太平御览》里有‘赵炳巧驶八面风’的典故不知你听过没有?”
“没有。”
他怎么可能听过,他又不是读书人,精通这些文章,但沈玉阙不同,她自幼被拘于家宅,对这些杂乱的知识涉猎胖多。‘
“我们都知道风能推动风帆带船千金,这道理看似简单,但其中也大有文章。若毕竟海上和江面的风不是每一次都能从船尾吹过来的,如果风是从侧面吹来,通常只能横船当场,改用尾舵配合长橹前行。”